首页 > 济南频道 > 区县 > 正文

大河春潮起,三年见未来①||起步区加速“向新而行”

2024-04-18 09:26:18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承载国家使命,肩负时代重任,起步区开局起步、乘势而上,“鹊华新区”里“黄河新城”拔节生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春意盎然。在即将迎来获批三周年之际,起步区微信公众号推出“大河春潮起,三年见未来”系列报道,聚焦大河之畔,看起步区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黄河时代新篇章。

  近期,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3月1日起,对山东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

  作为全省氢能产业两大高地之一,起步区是“中国氢谷”品牌建设的“主角”,无疑成为这次新政的受益者。消息发布后,位于辖区内的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不少用户租赁、购买氢能源车的咨询,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颖表示,“这一政策迅速在行业内引起了正面反馈,有助于氢能源车规模推广”。

图片

  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起步区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区域公司。在起步区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是国家电投集团在国内布局的五大氢能产业基地之一、四大燃料电池产业基地之一,也是面向华北和中原地区、辐射黄河流域、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基地。

  公司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系统3条生产线目前都已投产,分别可实现1000台(套)的年产能。目前,起步区已有多家氢能研发生产型企业注册成立,并与数家氢能上下游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而在不远处的孙耿片区,另一家新能源领域的明星企业也在今年正式开工,这便是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

  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是2023年济南市招引落地项目中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该项目将打造全球先进的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6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建设周期为2024年至2029年,2029年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0亿元。

图片

  据悉,爱旭股份总部位于上海,是全球光伏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起步区是国家级新区,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赋予的重大使命。爱旭作为新能源领域领军企业,在长远发展上与起步区目标一致。”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管理工程师乔云彪如此描述该项目落地起步区的原因。

  视线离开新能源,起步区处处涌动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位于起步区的工厂下线,作为济南市智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比亚迪在起步区的“落地生花”,正在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片

  去年启用的“黄河会客厅”——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多场展会,据悉,今年该中心已经策划展会35场,起步区正以此为平台支撑,加快发展会展文旅产业链条。

  今年的起步区“新春第一会”指出,“起步区的成形起势,归根结底要靠产业的赋能聚势,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发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这片未来之城,正在加速努力着。

  记者观察:向新而行,别无选择

  没有最新,只有更新。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这片未来之城、希望之城便与“新”这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里,“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口号,要看到实实在在的行动,更要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起步区要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和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责无旁贷。

图片

  数据显示,2023年,起步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11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10.5亿元),全市重大项目现场观摩综合评议中排名第一,在8项重要经济指标中,4项指标增速全市第一,可谓是数据喜人。

  建设好济南起步区对济南市、山东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意义重大,近年来,省市资源不断向起步区倾斜,力度也越来越大。放眼全域,经过3年的立梁架柱、夯基垒台,起步区在规划、交通、产业、开放等各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起步区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发展目标,当前,距离“五年成形”只剩两年,因此起步区也将今年定为了实现起步区“五年成形”目标的冲刺之年。

  3月9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起步区调研并走访服务企业时强调,要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高标准推进招商引资,抓紧抓实项目落地,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起步区建设发展突破重点、形成亮点。

  显然,对起步区来说,“向新而行”不仅是选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