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基层 > 正文

盘点2021|商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2021-12-31 10:4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鲁网12月31日讯 今年以来,商河县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进一步筑牢民生底线、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让人民有更多的、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1

  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健康商河”建设,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全县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传统中医药事业,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01 / 强化服务能力提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北院区等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一核六翼” 布局,全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全县“健康商河”在建重点项目1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北院区、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个(许商、郑路、玉皇庙、沙河、龙桑寺、白桥、殷巷等“一核六翼”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6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514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9954万元,投资完成率116.6%。

  02 /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精神卫生防治服务、卫生综合监督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提高应对各类传染病的处置能力;建立覆盖全县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地方病等疾病发生;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控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免疫 预防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鲁北地区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中心,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03 /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跑道公园等体育设施建设,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 20 万平方米,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进程,保证 “十四五”期间投入使用。加大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开放力度,鼓励中小学体育场馆定时向社会开放。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十分钟文化健身服务圈”。鼓励体育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培育企业、社区等特色体育赛事 品牌,提升公众参与度。继续规范体质监测,进一步完善体医结合模式,提高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改善重点人群健康状况,以妇幼、慢性病、老龄人群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健康水平。

   

  04 /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对部分缺货药品、高价药品等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多渠道相结合的卫生筹资体系,加大卫生资金的筹资能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的长期稳定,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完善多种补偿机制,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2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树立“大文化”观念,把文化软实力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着力提升核心价值观感召力、宣传舆论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县。

  01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补充配发器材设备,优化功能布局,规范运行管理, 提升服务效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深入挖掘名人名居名村名水名木等文化内涵,留住记忆和乡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秧歌文化、温泉文化、大沙河文化,依托和用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资源,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文化品牌优势,打造商河文化形象名片。

   

  02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以深化省级文明县创建为引领,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弘扬“团结高效、乘势而为、砥砺担当、敢于胜利”的新时期“商河精神”。

   

  03 /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积淀文化内涵。加大历史风貌保护力度,加快历史文化名人旧居挂牌和开放工作,推进麦丘邑遗址、梁王冢遗址、小官庄汉墓群等文保单位保护工程。加强鼓子秧歌、花鞭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清水幻象、大沙河文化等商河特色文化的传承,推进重点非遗项目及 其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档案、文史资源的收集、编研和传播,坚持文教结合,加强“非遗进校园”工作。深入挖 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开展爱党爱国教育。

   

  04 /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促进文化与创意、科技、金融、教育、贸易、旅游、体育等相结合,不断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规模与能级。打造若干文化功能集聚区,加强文化与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与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村企共建共享、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公交+旅游”模式整合商河县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公交文旅的资源,实现优势叠加,共同推动商河乡村振兴发展。加大创新型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文化政策和文化基金的作用,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推动多元文化要素集聚。

   

  3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立足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筑牢社会保险网底,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01 / 筑牢社会保险网底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深化经办模式改革,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网点能力建设,实现更加便民、惠民、利民的社保经办服务。提升综合救助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全面开展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拓展临时救助领域。坚持补短板、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政府托底、慈善事业发力、社会资本参与,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体实施精准救助,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幸福医保、守护一生”服务品牌打造,因地制宜建设好医保工作站,推进医保业务“掌上办”“网上办”,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让医保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02 / 优化养老服务

  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防治、家庭护理、紧急救援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 改造提升计划,我县全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均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 60%,特困失 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能力明显提升,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 集中供养率达到 100%。建立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 险制度,逐步提高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大力发展“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聚焦农村群众养老难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县目前已建成村级幸福院184处,组织开展幸福院免费就餐,共惠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72万人次。

   

  03 / 做好基本住房保障

  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租赁住房等租赁补贴申领政策和优化办事流程,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基础上做到应保尽保。加强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长效机制,及时了解申请人相关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办理。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分类提出差别化方案,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群体的住房需求。坚持广开渠道、开门征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掌握企业需求、人才需求,进一步摸清底数、用好存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租赁房屋专营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公寓建设、经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同时,高标准做好物业管理和后续服务工作,完善配套设施,为人才提供舒适温馨、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合理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和标准,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优化农民动迁补偿和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等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建设,妥善做好拆迁群众过渡安置工作。

  04 / 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

  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开发妇女人力资源,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合法权益保障等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依法保障儿童权利,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注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心理素质和良好性格的培养和塑造,家庭、学校和 社会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挂牌运营,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文化传播、交流联谊、宣传展示、娱乐健身等服务。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做好残疾人基本权益保障工作。加大残疾人教育扶持力度,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提供专业常态的法律救助服务,全面提升无障碍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壮大福利企业队伍,逐步创建适合残疾人集中就业的良好环境。

  4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深入实施,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大幅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保障人民就业创业。

  01 / 完善就业创业政策

  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完善创业补贴政策制定,形成促进就业、扶持创业、鼓励吸纳就业的政策体系。放宽创业准入的门槛,拓宽创业领域,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创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与财政、银行、担保机构的互动协调机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积极做好创业 担保贷款资格审查、项目审核、现场核实等工作,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落实到位。

  02 / 整合就业创业信息

  整合已有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多渠道征集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与信息服务,开展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提供财税、法律、劳保、外贸等代理服务,提供管理咨询、技术和融资指导服务,提供用工服 务,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员工落户等便利服务。

  03 / 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紧密结合授信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支持创办小企业,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和配合商业银行及中小金融机构,探索创业融资的支持方式,扩大对新创企业贷款。建立县、镇街和企业三方互助金制度,解决创业人员创业的发展后劲问题。

  04 / 开展职业技能与创业教育培训

  进一步完善培训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创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创业辅导员队伍,组织有创业经验、熟悉创业政策、热心创业服务的优秀企业人员、行业专家、管理咨询专家、财税和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为创业者开展“一人一策、一企一策”帮扶指导,加大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培训力度,使其尽快掌握就业技能,加强创业能力。(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