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提前6个月!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桥正式合龙

2023-09-28 18:44: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8日讯(记者 曹毓)9月2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在国道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上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新大桥的建设和济南拥河发展交通先行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928152858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部长郑兆宇表示,历时21个月建设,济南市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桥今天上午已经正式合龙。

  以桥为引,主动担当,助力项目拼出“起步区速度”

  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项目,将主城区和正在崛起的起步区新城区连接贯通,其意义远超桥梁本身,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北起和起步区崛起的重要象征。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坚决抗牢属地责任,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形成要素保障的攻坚力量。针对项目涉及村居较多、土地权属复杂的情况,起步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组织问题攻坚,耐心细致做通群众工作,仅用时4个月就完成了土地征地组卷工作。为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要,管委会迅速协调完成辛家村临建设施用地清理、毛家村临时用地交付,加速解决村居间争议土地,高效完成230余亩土地的清表、征收及交付,力保项目及时开工。

  全力以赴、紧跟靠上,筑牢项目服务的坚实保障。在土地供应阶段,起步区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完善办理材料,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取得划拨决定书。建设过程中,全区上下各部门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积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畅通上下、内外协作,帮助参建单位动态调整施工计划、疏解推进堵点难点,最大程度减少项目因征迁问题对总工期的影响。

  统筹协调、多方联动,打造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秉持着早建成、早受益的思路,起步区与市交通运输局、天桥区相关街办、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倒排时间、倒逼任务、倒追责任,全力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实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桥主塔提前5个月封顶,主桥提前6个月合龙,拼出了跨黄桥隧建设的“起步区加速度”。

 以桥为线,纵横衔接,以骨干交通支撑济南跨河发展

  新城崛起,交通先行。起步区发展第一步就是要突破黄河阻隔,通过跨河通道加速两岸融合,形成“桥隧起步开新局”的气势。同时,起步区也正在加快推进承接桥隧的骨干路网建设,助力构建“全市交通一张网”的发展格局。

  打通南北交通主轴。龙湖立交完成建设、G309起步区段实现改造提升,打通了黄岗路隧道和济泺路隧道北去起步区城市副中心的通道;为承接新黄河大桥南北向交通量,规划建设二环东路北延、鹊华东路,实现二环东高架路直达起步区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规划建设凤凰北路西延,实现凤凰黄河大桥与崔寨、大桥组团的高效互连。上述通道建成后,黄河南岸主城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方向均可实现两岸一路通达,进一步便捷起步区与主城区南北通行。

  强化东西交通衔接。黄河大道一期工程青银高速以南路段已建成通车,青银高速以北段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计划十月中旬达到通车条件;黄河大道二期计划年底开工建设,黄河大道全线将串接黄岗路隧道、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凤凰黄河大桥、航天大道隧道等过河通道,承接跨河交通在东西向的快速转换,实现“多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以桥为标,系统推进,丰富起步区现代交通网络

  高标准建设的四桥四隧工程,吹响了起步区新城崛起的集结号。除骨干路网外,起步区在轨道交通、组团和园区配套道路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力。

  跨河交通方面。在全力配合推动现有桥隧项目施工基础上,提前谋划推进奥体西路隧道、鹊山市政桥等2处通道。

  轨道交通方面。规划了“五横九纵”轨道交通骨架,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轨道7号线及至济阳区(起步区)有轨电车建设。同时,做好与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动态衔接,纳入全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加速补齐城市通行短板。

  主干道路方面。加快组织黄河大道一期工程收尾通车工作,全力推进黄河大道二期、凤凰北路西延等主干道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项目开工建设节点全面提速。

  组团配套方面。在上半年完成崔寨、国博城、智慧物流园等片区19条道路、23座桥梁,全长约31公里验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国际标准地三期(济太路)、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等120余公里园区配套道路建设;计划年底前大桥水厂及热源厂周边道路、大桥安置区配套道路等30余公里配套道路实现开工。

  与此同时,起步区也在同步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横一路、横二路大寺河桥梁荣获2023年“中国钢结构金奖”;黄河大道一期、鹊华东路等7项市政工程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起步区将继续以质量为根基、以安全为准绳、以高质量建设为要求、以高水平管理为目标,助力起步区交通优先全面落实。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