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服务 > 正文

2024年全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培训班暨设施农业及农用薄膜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

2024-05-17 15:23:4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17日讯 5月15日-17日,全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培训班设施农业暨农用薄膜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市莱芜区举办。

  会议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并就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开展专题培训,与会人员围绕农膜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试验示范情况开展交流,并实地参观了农膜专用塑料机械和新型地膜生产企业、试验示范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现场,对新型农膜生产、使用、回收、利用的各个环节有了深入解。

  据了解,济南市围绕建网点、创机制、广宣传、促回收、强监管、再利用“六大方面”,开展“减存量”“降增量”“控用量”三大行动,从使用端和回收端双向发力,逐步建立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农膜回收工作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一是“减存量”。在原有体系基础上,继续优化站点布局和回收体系建设,将回收站点增加至45处,进一步提升农膜回收能力和水平;持续做好重要园区基地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示范,将农膜回收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设立4776名农村环境整治公益岗农膜回收专员,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强化各环节的监督执法,逐步压实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的回收责任,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薄膜和不按规定回收农用薄膜等违法行为。

  二是“降增量”。积极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和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2022年以来累计示范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37万余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3.7万亩。今年,计划补贴推广5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和1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逐步扩大应用面积,减少普通聚乙烯地膜的使用。

  三是“控用量”。积极探索农膜减量使用技术,开展花生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把“春花生(覆膜)—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制,改为“冬小麦—夏花生(不覆膜)”一年两熟制,推迟花生种植时间,达到不覆膜目的,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配套技术,实现农膜减量不减效。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省老科学工作者协会主办,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协办。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全省各地市农业农村局及部分区县主管绿色发展部门负责人、省内外农膜生产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及高校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