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济南市“一月一主题”集中采访走进钢城
鲁网10月26日讯(记者 李晓晨)干净整洁的村居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乡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走进钢城,一幅生态宜居、产业蓬勃、乡风文明、生活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10月24日,济南市“一月一主题”集中采访暨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走进钢城区,20余家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进行集中采访,先后走进钢城区辛庄街道下陈村、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项目、辛庄街道乔店村、颜庄街道柳桥峪村、颜庄街道澜头村,聚焦钢城区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的亮点成就,讲好钢城区乡村振兴精彩故事。
钢城区是省会济南的“东南门户”,现有涉农村庄211个,农业总人口8.7万。近年来,钢城区按照“内外结合、由表及里、相对集中”的要求,以“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突出抓点、串线、成面,以片区建设带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聚合,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省级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刚走进辛庄街道下陈村,记者就被锣鼓声和蟠龙梆子高亢的唱腔吸引。山东省级非遗蟠龙梆子第七代传承人、济南市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告诉记者,他带领剧团先后创作新时代“三农”题材影视作品282部,有21部取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新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下陈村坚持以蟠龙梆子文化振兴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蟠龙河环境风貌及地理优势,打造垂钓露营、果蔬生产、花卉观光、种苗繁育、小麦生产五大基地,建设农产品展馆、蟠龙梆子两创馆、蟠龙梆子传承馆、育苗展示中心、为民服务中心、靳氏针绣体验馆、非遗工坊等七个展馆,全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随后,采访团前往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项目,感受“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带来的震撼。据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项目,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钢城区政府共同建设,总投资25亿元,是2024年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省全市推进种业振兴和种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项目。
项目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分别是科技创新区、保种繁育基地、基因编辑中心。科技创新区位于辛庄街道,建成后将服务“畜禽种业”和“生物安全”国家战略,为打造“北方种业之都”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辛庄街道乔店村“幸福食堂”,各类点心、汤品已经备好,陆陆续续有村民前来用餐。据介绍,乔店村的“幸福食堂”共有500平方米,可容纳100人就餐,孤寡、独居、留守、高龄等老年人可到此解决“吃饭”难题。在后厨,记者看到食堂已经用上了先进的炒菜机器人,不时有饭菜的香味飘出。这一场景让记者看到了乡村振兴让群众得实惠的具象画面。
来到颜庄街道柳桥峪村,四面环山,碧水萦绕。据了解,该村依托党组织引领,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柳桥红”品牌草莓与火龙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篮子,更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咸丰帝题写的牌匾、经过两百多年风雨洗礼依然保存完好的古院落、供销社等历史文化景点……在颜庄街道澜头村,记者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交织带来的冲击。
澜头村古风古韵犹存、人文历史厚重、自然风景优美。近年来,澜头村深入推进颜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挖掘好、诠释好、利用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波澜光辉的红色文化、风景秀丽的山水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了最有澜头村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2024年,澜头村又成功引入三家非遗工坊并长期入驻,分别是“翟氏金石传拓”“鲸工坊”“雷击木雕刻”三家非遗工坊。
此次采访活动,记者看到了钢城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钢城区将通过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蝶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