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基层 > 正文

小小村史馆 浓浓乡土情

2023-10-31 18:02:1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31日讯 乡愁是温柔而又绵长的情感,它像一缕轻烟,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走进济南市西沙村,推开村史馆的大门,便瞬间将人拉回到了半个世纪前,老物件整齐摆放,西沙故事被张贴在墙……它们共同讲述着那一段历史,那一段乡情与乡愁。

  “村史馆记录着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成为人们留住乡愁、传承乡村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方式。这里还入选了首批山东省乡村(社区)博物馆。”西沙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西沙村民都搬进了高楼大厦,记忆中的那个农家村落在这个时代逐渐终结。而村史馆,就是村落历史的记录者、传播者、守护者。它记录着乡村历史变迁,把时间安放,将思念惠存,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故土乡情。

  为了留住记忆里的西沙村,村史馆筹建发起人栗成用沙盘还原了60年代西沙村每块土地名称、村中街景、老建筑位置、每口老井的形状、老物件存在的地方以及全村237户人家所在的位置,真实模拟还原了西沙村的村容村貌。“千百年的农村院落在我们这一代终结了,但我想我们有义务记录下它的历史,让西沙村的历史文化代代传承下来,让子孙后代都能找到自己的来处。”栗成说。

建筑的摆设布局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看,这就是奶奶之前的家,那时候都是这种土房,奶奶从小就跟着家里人出去干农活,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可不像你现在这么挑,那时候我们有吃的就行。”“回想小时候,现在日子真是越过越好,曾经的平房上都筑起了高楼,难行的土路也变成了宽敞平坦的马路,汽车也不再稀奇,成为了普遍的交通工具。”沙盘的制作,让西沙村民们忆起旧时光,感叹时代的变迁。

  村史馆中的老物件各式各样,桌面上那部已被时代淘汰的黑白放映机,是多少人儿时的回忆?村民一同聚集在村里唯一的一台放映机前看露天电影,共享着一份亲密无间的快乐,那种幸福感和获得感,可不是现在玩玩手机、看看IMAX电影就能轻易获得的。再往前走,看着眼前这个笨重但实用的石磨,也是小时候经常见到的物件。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会用石磨来磨制玉米、小麦等谷物。看着它,仿佛又闻到了新磨玉米的清香,那是属于故乡特有的味道。

  “小时候家里都是稻草垫床睡,现在都睡上了席梦思、棕垫,但看到这床啊,还真怀念稻草垫床的感觉和味道!”在村史馆的一角,还原了曾经民居生活的场景。几块木片拼组成的床上垫稻草,铺着大花床单、被子,还有“保暖神器”汤婆子,用报纸糊墙是60年代最流行的春节前房屋“装饰”……这些用品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恐怕是闻所未闻,但对60后、70后、80后来说,这是集体的回忆,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村史馆收藏的老物件有一多半是村民自愿捐赠的,每一件都记录着老一辈人的过往与劳动生活场景。“我捐赠了一台缝纫机,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儿时最盼过年,每到过年妈妈都会给我们每人做一件新衣服。我童年的时光都是听着这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入睡。现在看着它,仿佛能看到母亲年轻时辛苦劳作的身影,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和画面,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回忆。这些老物件都是历史,如果不保存下来,往后的年轻人就不知道过去的生产生活是什么样的。”西沙村民郭先生感慨道,这些物件或许已不再为人所用,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和传承。

  每看到一次这些老物件,就像回了一次“家”,倍感温暖。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这正是成立村史馆的意义,也是每一座村史馆建设者努力的意义。(作者 王敬 常雪芳)

责任编辑: 曹毓
新闻关键词:济南市西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