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赠送物品发放仪式在枣园街道举行
鲁网10月17日讯 10月15日,章丘区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赠送物品发放仪式在枣园街道举行。市委宣传部副局级领导干部李英涛,市委宣传部未成年人工作处二级调研员梁刚,济南市志愿服务培训学院执行院长、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泉城义工总站长赵言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琳,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张广强,各街镇宣传委员,志愿者辅导员代表,少年宫学生代表参加;枣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林,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孙玲陪同。
章丘区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赠送物品发放仪式在枣园街道绣源南城社区二楼会议室举行,由区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李应江主持。
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张广强致欢迎辞;
向街镇代表赠送少年宫使用物品;
“泉城义工”志愿服务队负责同志与街镇乡村“复兴少年宫”负责同志签结对共建协议;
李英涛对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要高度重视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把其作为推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文明治理的重要抓手。要围绕群众的切实需求,开展深入细致、贴心温暖的关爱帮助,努力打造“五为”志愿服务项目。要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广泛开展儿童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乐器、舞蹈、绘画、球类、棋艺、手工制作等志愿服务活动,开阔儿童视野,提升未成年人的素质能力。要围绕“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的目标,切实把乡村“复兴少年宫”打造成为新时代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高地。
李英涛一行来到枣园街道绣源南城社区、曹庄村乡村“复兴少年宫”,听取了枣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及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功能室布置、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对枣园街道乡村“复兴少年宫”因地制宜整合阵地资源、常态长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枣园街道紧紧围绕“18334”发展思路,紧扣“智创高地,活力枣园,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样板地”总体目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队伍、服务、平台优势,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在队伍融合、阵地下沉、特色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从“文明实践”到“践行文明”的转变。
枣园街道依托“四有”工作法(“有人、有阵地、有活动、有成效”),发挥文明实践的作用,组织高质量、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发动文明实践志愿者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形成上下联动、多元互动的工作新格局,更好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实现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双向融合。“有人”——建立“志愿者联盟”,画出文明实践“同心圆”。 广泛发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行业代表、基层群众共同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汇集人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建立“志愿者联盟”,组建新型志愿者服务队伍,扩展不同门类的服务项目。“有阵地”——建设形成“1所+21站+100岗”架构体系,实现有效下沉。街道成立枣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6个行政村+5个城市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5个日间照料中心和9个农村幸福院设置孝老爱亲岗,在村卫生室设置健康医疗岗26个,设置巾帼服务岗20个,党员先锋岗、党员义务监督岗40个,便民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有活动”——打造特色项目,对接群众需求。利用主题党日、“知新话”讲堂、学习角、“悦学枣班车”、方桌会、幸福院等载体,打造“枣红香满园”“孝满枣园”、优秀文化传扬行动、多彩童年等志愿服务项目,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时代使命,关爱“一老一小”,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和引导干部群众,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有成效”——“文明实践+”模式,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动能。以志愿服务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形式,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队伍融合联动,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全面参与到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具体事务中,处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流动文明岗”,汇聚社会先锋力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枣园街道乡村“复兴少年宫”积极发挥阵地优势,招募街道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学校和培训机构老师、爱心志愿者、文艺爱好者、大学生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以文体科技活动、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舞蹈、音乐、体育、书画、剪纸等方面的免费教育课程,点亮未成年人的多彩梦想,助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
下一步,枣园街道将紧紧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不断健全乡村“复兴少年宫”的管理运行机制,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切实将乡村“复兴少年宫”打造成为未成年人的幸福家园和精神乐园。(通讯员 董莉莉)